学院:系统科学学院
招生专业:系统科学与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学院网址:https://sss.bjtu.edu.cn/cms/
招生专业咨询电话:010-51683631
招生专业咨询QQ群:735640277
1.学院简介
系统科学学院在交通运输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主建的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在前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或A+,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院拥有众多知名学者,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创新的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一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落地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实力雄厚。
2.突出优势和特色
一流的学科建设:拥有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系统科学学科为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多年来该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排名第一或A+、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始终位列第一,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第一轮建设验收获评优秀),2022年再次入选。
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以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为基础,由高自友教授领衔,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优青、青长等为骨干的高层次学科团队。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一流的科研实力:学院先后建设了包括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一批高端特色平台,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创新研究群体、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在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及一级学会奖励20余项。
一流的人才培养:打破学科界限,形成注重数理基础、突出系统思维、强化理工交叉、融汇新兴技术的本研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全国优博2人、优博提名2人,一级学会优博4人,以及一大批包括院士、杰青、优青等在内创新拔尖人才,获评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
3.师资力量
知名学者 |
国家基础科学中心负责人1人 第七届国务院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第八届国务院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 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19人次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9人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3人 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1人 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英才3人 香江学者1人 |
专家名师 |
全国优秀教师1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 |
荣誉团队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1个 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 |
师资结构 |
专任教师45人 教授24人,副教授15人,正高级研究员1人;博导28人、硕导43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100% |
4.国际及港澳台交流
学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拓宽学生国际交流培养途径,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与美国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工作,近5年来,共派出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境外交流访问50余人次。依托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开设短期课程,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
5.专业特色招生专业:系统科学与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1)专业特色:
该专业于2019年获批,先后依托我校基础学科试点班(知行班)和詹天佑学院进行招生和培养,形成了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首次高考直招。本专业以智慧交通为特色,实施理工交叉精英式培养,实行全员导师制,一生一案,为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硕士、博士)输送优质生源。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瞄准复杂系统研究发展前沿和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需求,秉承“注重数理基础,突出系统思维,强化理工交叉,融汇新兴技术”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数理基础,鲜明的系统思维,突出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潜力,能够熟练运用数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交通运输及相关复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演化和调控规律进行科学分析,服务于智慧交通系统构建与高效运行,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3)核心课程:
系统思维、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现代控制工程、系统建模与优化、统计物理及其应用、交通系统经济分析、道路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等。
(4)升学就业:
系统科学学院已培养出一大批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优秀硕博毕业生,奉献在各行各业。2018-2023年系统科学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均为100%,签约单位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
就业单位示例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交通运输部规划院 |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
上海铁路局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